康恩贝业绩滑坡 胡季强外直销软件延收购做大蛋糕
 

直销系统方面的制度有很多,很多客户发来信息询问相关的问题,今天聚财直销软件将为大家介绍,,,康恩贝业绩滑坡 胡季强外直销软件延收购做大蛋糕,原创内容如下:

  上市之后,康恩贝就频频上演收购大戏。也正是在董事长胡季强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康恩贝不断做大。
  2014年,康恩贝用9.95亿元从朱麟手中买来贵州拜特51%股权时,董秘杨俊德公开说,“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企业将来仍将收购与主业相关的医药类企业。
  当年年底,康恩贝把珍诚医药30.81%的股权揽入怀中。紧接着,2015年,康恩贝再次买入贵州拜特剩余股权,实现了对后者全资控股。
  一系列外延式收购,并没有提高康恩贝的盈利能力。年报显示,2015年,康恩贝实现净利4.4亿,同比下滑20.34%;今年上半年,康恩贝净利3.07亿,同比下滑30.2%。
  撒出去大把钞票,换来增收不增利的结局。因此,有媒体开始关注康恩贝的外延式收购战略。
  《证券市场周刊》在报道中指出,对比上半年分子企业盈利水平和企业数据发掘,收购来的企业已经成为康恩贝的营收主力;另外,部分收购而来的标的资产也难言优质。因此,报道认为,康恩贝严峻依赖外延式收购,内生增长乏力。
  随后,针对报道,康恩贝方面一一做出了回应。在公告中,康恩贝方面也坦承,由于企业营销队伍建设进度不理想,部分重点品种如前列康、珍视明等营销模式、瓶颈未能有效突破等原因,导致企业内生增长不理想。
  康恩贝如何扭转这种局面?依然把赌注下到“外来和尚”身上么?对此,中国经济网记者联系到康恩贝董秘杨俊德,对方说,以企业公告回应内容为准。

   排位波动胡季强痛定思痛
  2013年,康恩贝成立20周年,《医药经理人》杂志编发了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的一篇内部讲话。
  在这篇内部讲话中,根据制药工业百强榜数据,胡季强指出,康恩贝的行业地位正在下降,并预言“加上优势企业强者愈强,行业集中度、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大,我们在行业中的实际地位可能还会后退。”
  从后续两年康恩贝在行业排名的情况看,胡季强的预测并不十分准确。
  2012年,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名单中,康恩贝位列39位;到了2013年的百强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时,康恩贝已下滑至72位;2014年,康恩贝排名回升至54位;2015年,康恩贝再次上升三个名次,位居行业51位。
  另外,胡季强还说,虽然企业一直在致力于新药的开发,但是现有产品并没有做到足够强大。
  在谈到康恩贝为什么无法快速发展的时候,胡季强说,品牌经营水平不高,缺乏真正有规模的大品牌、大品种。“我们尚未完全解决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型,没有完全理解品牌的内涵,没有真正掌握品牌经营的技能,也就是没有形成品牌核心竞争力,没有实现从“经营机会到经营能力的转变”,我们的经营能力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
  不过,虽然行业排名有所浮动,但整体来说,康恩贝的业绩都是在稳步上涨。从数据方面看,2011年到2014年,康恩贝分别实现营收21.23亿、27.34亿、29.24亿和35.82亿,净利润分别为2.8亿、2.93亿、4.17亿和5.52亿。

   外延式收购做大蛋糕
  2015年,康恩贝的营收规模直接突破50亿大关,达到52.02亿。然而,康恩贝“经营能力”的提升,和收购的关系秘不可分。
  众所周知,2014年,康恩贝先是以9.95亿元的现金买入贵州拜特51%的股份。当时,贵州拜特承诺2014年到2016年预测净利润数约为人民币2.43亿、 2.73亿、3亿。
  为此,双方在对赌协议中还称,若贵州拜特2014年度至2016年度三个会计年度实现的扣非后的总净利润金额达到约人民币9亿元,且2016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3.3亿元,则将由康恩贝追加支付2亿元对价。
  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董秘杨俊德公开说,“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企业将来仍将收购与主业相关的医药类企业,但具体的时光表并未定下来。这取决于时机”。
  同年12月,康恩贝以2.71亿收购珍诚医药4930万股,占后者总股本30.81%。
  去年5月初,康恩贝又花了9.56亿从朱麟手中买入贵州拜特49%的股份,实现对贵州拜特的全资控股。
  5月底,康恩贝再次出手珍诚医药,以2.33亿的价格买入珍诚医药4230万股。收购完成后,凭借着57.25%的股权,康恩贝实现了对珍诚医药的绝对控制。

   康恩贝净利连续下滑
  让人十分不解的是,推崇外延式收购的康恩贝却快速落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2015年年报数据显示,康恩贝共实现净利润4.4亿,与2014年的5.52亿相比下滑了20.34。2016年一季度,康恩贝实现净利1.53亿,同比上升了22.2%。上半年,康恩贝实现营收30.5亿,同比上涨37.92%;净利3.07亿,同比下滑30.2%。
  另外,康恩贝当期营业成本为16.07亿,同比上升100.56%;管理费用是2.41亿,同比增加22.94%;财务费用0.67亿,同比增加21%.
  在对半年报数据的分析中,康恩贝指出,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主要系去年 6 月收购控股的珍诚医药本报告期收入全部并表计入。
  而关于净利润的下降,康恩贝方面认为主要是去年同期处置持有的佐力药业股票实现税后盈利 1.16 亿元,今年上半年持有和处置该股票确认损失0.16 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减少净利润 1.32 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小幅下降,主要系部分主要品种市场调整影响销售进度及人工等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增加所致。 痴迷收购内增乏力遭质疑
  当然,也有人认为康恩贝这种解释毫无说服力。
  《证券市场周刊》在报道中指出,近年来,康恩贝收购的诸多资产中,并非均是物有所值。查询发掘,2014年收购珍诚医药时,标的方预计2015年能实现净利润0.53亿;然而,珍诚医药2015年的实际盈利数据却仅有0.27亿,约为预计数据的50%;收购而来的云南希陶,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8.62%、72.61%;收购而来的内蒙古康恩贝上半年净利仅为13万。
  另外,报道还称,康恩贝业绩主要依赖收购而来的企业。
  统计数据显示,康恩贝披露的10家主要子企业的经营情况,其中有6家子企业均是对外收购而来,这6家子企业2016年上半年合计贡献的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0.08亿元、2.33亿元。
  按照上市企业2016年上半年收入、归属母企业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0.50亿元、3.07亿计算,剔除上述6家子企业后,康恩贝内生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0.42亿元、0.74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康恩贝绝大部分的收入、净利润均来自于收购标的,内生增长乏力。”
  9月10日,康恩贝就报道内容专门作出回应。
  在回应中,康恩贝方面称,在测算对应内生性净利润时,应该考虑收购贵州拜特企业、珍诚医药增加有息债务利息支出相应减少归属于母企业的净利润约4,198万,及考虑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无形资产评估增值摊销影响归属于母企业的净利润990万元,因此,剔除上述6家子企业并考虑上述二个影响因素后测算的内生性净利润约为1.27亿元。

   谁才是康恩贝的营收主力?
  当然,产品结构中没有重大品种一直是康恩贝的一块心病。
  公开资料显示,康恩贝主营现代植物药。在2014年收购贵州拜特时,市场就有分析认为,收购贵州拜特主要产品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中药提取物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该注射液经过多年市场开发和应用在国内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用药市场中已位居前列,该并购弥补了康恩贝目前没有重磅大品种的缺憾。
  收购之后,贵州拜特的业绩一直稳步前进。曾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康恩贝产品结构中,主要是6亿大品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3亿品种:肠炎宁、金奥康、阿乐欣,2亿品种:天保宁、前列康,1亿品种:汉防己甲素、牛黄上清胶囊、珍视明、龙金通淋胶囊、乙酰半胱胺酸等。
  毫无疑问,贵州拜特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已经成为康恩贝的主力产品。
  另外,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在康恩贝公布的10家子企业中,贵州拜特的数据十分抢眼。上半年,贵州拜特实现营收3.13亿,净利润为2.03亿,净利率高达64.86%。
  除此之外,收购而来的珍诚医药当期实现营收11.21亿,占康恩贝上半年总营收的36.75%;当期净利润仅有280万元,两项数据的完成率分别为32.82%、3.40%。
  如此算来,收购而来的贵州拜特成了康恩贝的赚钱主力;珍诚医药则是营收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在对报道的回应中,康恩贝也承认内生性增长的不理想。康恩贝还说,企业除上述措施的稳定推行外,拟通过进一步推进营销及管理整合,提升营运效率,降低成本费用;及继续重视应对医药行业政策变化,从“危”中寻找突破、发展的新机会。
  那么,康恩贝要想摆脱对收购的依赖,并非易事。“新药的研发和推广,需要一定的周期。短期内提升企业业绩,收购肯定是最便捷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后遗症也很难根除。”一位行业分析人士说。

根据我们的认真介绍,相信大家对,,,:康恩贝业绩滑坡 胡季强外直销软件延收购做大蛋糕,有了一定了解吧?聚财直销软件每天都会一直更新,需要定制系统的客户可加VX联系。